跳到主要內容

「全民英檢」中級口說能力測驗介紹

原文刊載於中華民國9129中央日報.英語教與學

為導正國內過去較偏重文法的教學方式,「全民英檢」以聽、讀、寫、說四項測驗全方位評量學習者的溝通能力。一般大規模的英語測驗至多包括聽、讀、寫三項,並無口說測驗。因此,多數人對口說測驗最感陌生。到底「全民英檢」的口說測驗是甚麼形式?測驗的內容又是甚麼呢?為讓老師或學習者對這個測驗有更深入的認識,本文特別就上述兩個問題提出說明;但是因篇幅有限,本文謹就「全民英檢」的中級(相當高中畢業)口說測驗做說明。

一、能力說明:中級「說」的分項目標為「能以簡單英語詢問及進行交談;能以簡單英語描述日常事物」。簡單地說就是評量考生是否具備在日常情境中使用簡單英語的能力,而日常情境不外乎與他人對話、向人提問或描述事物等。

二、測驗方式:測驗時間約15分鐘,在語言教室採錄音方式進行。測驗作答方式的說明為中文,題目錄在錄音帶內,考生的回答則錄在另一卷錄音帶。

三、題型設計:中級口說測驗共分成三部分,各部分有不同的測驗目標,因此題型、內容及作答方式也各有差異。

1. 第一部分(朗讀短文):考生在1分鐘內須閱讀試題冊上2-3段短文,接著在2分鐘內朗讀完畢。這部分主要是評量應考者對日常生活用字的發音,而且要求應考者唸出整個段落,更可了解應考者由單字、句子、到段落整個語氣是否連貫。此外,「全民英檢」也相當重視數字的唸法,因為它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例如時間、價格、身高、日期、電話號碼等。這些數字的唸法應該不算困難才是,但事實上,許多應考者卻連最基本的日期、時間都無法正確唸出。這些應考者可能會正確、清楚地唸出一些詞彙,但未必知道數字的唸法,可見大家反而忽略了基本且實用的語言,值得注意。

2. 第二部分(回答問題):共有10個問題,每題經由錄音帶播出二遍。第1~5題,每題回答時間15秒;第6~10題,每題回答時間30秒。這部分測驗的目的是藉由不同的疑問句,引導應考者在不同的語言功能(language functions)上展現其語言溝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因此這部分的問題是以溝通功能為主題。所謂的語言功能包括提供個人背景(giving personal information)-如興趣、家庭、經驗等、表達看法(discussing)、提供建議(giving advice)、請求(making a request)等。每個問題除了語言功能的設計外,也引導應考者使用適當正確的時態、句型結構來作答。下面讓我們來看幾個例題:

(例一)What is your favorite kind of music? Why?

這個問題目的是希望應考者談論自己的興趣,能與人談論專長、興趣是一般的社交場合必需具備的溝通能力。

(例二)How old were you when you began to learn English?

這個問題同樣是希望應考者談談自己,但是因為問的是過去學習的經驗,所以回答應該使用過去式才正確,多數應考者都能回答類似問題,但可惜也有許多應考者未使用過去式而被扣分了。這表示應考者對語法的掌握尚未成熟。

(例三)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ast food?

通過「中級」測驗者應該能夠在熟悉的話題上與人交換意見。這個題目是要求應考者對速食的優、缺點表達看法。應考者是否有獨到的見解並非測驗評分的重點,而是所說的內容是否切題並且所使用的語法、字彙是否大致正確。

3. 第三部分(看圖敘述):這部分主要是評量應考者描述人、事、物的能力。應考者利用30秒看1張圖片及4~5個與圖片相關的問題,接著在l分半鐘內藉由問題之引導描述圖片。這些問題大致包括幾類:"Where are these people?"、(描述地點)、"What is their relationship?"(描述人物關係)、"What are they doing?"(描述動作)、"Do you think they are enjoying themselves? What makes you think so?"(表達看法)等。事實上,這個測驗形式非常接近真實生活中「說故事」(story telling)的活動,在說故事時,我們也須要描述事件發生的經過。

「全民英檢」中級的口說能力測驗目的是評量應考者使用簡單英語進行溝通的能力,題目內容均為一般人所熟悉的話題、情境,所以要通過這項測驗並不難。學習者只要平時掌握主要的語言功能,藉由問答、討論、說故事、描述圖片等活動多做練習即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何謂測驗信度、效度? What is Tes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原文刊載於 中華民國 91 年 3 月 23 日 《 中央日報.英語教與學 》 國內近來掀起了一股英語能力檢測的熱潮,各種英語測驗紛紛出籠,如全民英檢、托福、愛普、多益、劍橋認證等。這些測驗各自標榜特色,有的強調測驗簡單易考、有的則是強調含聽、讀、說、寫四項測驗的全方位英語能力評量,讓大家真是眼花撩亂。而對有興趣要報考英語測驗的人來說,更是難以做選擇。其實選擇英語測驗就像選購商品一樣,除了功能、價格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品質了。賣毛衣的商家為了說明商品的品質良好,會說所賣的毛衣絕對是純羊毛做的,而多數人大概也知道如何判斷羊毛衣的真假。相對於賣毛衣的商家,辦理英語測驗的機構會以測驗具有「信度」與「效度」來說明測驗的品質,專業的測驗機構甚至會提出些數據加以補充說明。但是很多人卻連「信度」與「效度」這兩個名詞的意義是甚麼都弄不清楚,更別提判斷其所言的真假了。 事實上,「信度」與「效度」是測驗理論的術語,一般人較感陌生。作者從事「全民英檢」的研發工作,認為測驗單位應有責任提供測驗的使用者( stakeholders )有關「信度」與「效度」的資訊,協助大家了解,以便在選擇採用英語測驗時做出正確的判斷。 壹、「信度」( reliability ) 信度是指測驗分數可靠的程度,也就是這一測驗受信賴的程度。而一測驗為甚麼會受到信賴,關鍵在於結果的一致。同一位考生在能力沒有變化的前提下,在不同時間或不同的測試狀況下重複受測,其所得的分數應該是一致的,否則就產生測驗的誤差。一個測驗有誤差是難免的,但是當誤差過大時就影響了測驗的公平性了。測驗理論上有一個基本假定:實得分數等於真實分數加上誤差( X=T+E ),但是真實分數是一個未知數。例如甲生考了某英語閱讀測驗的 A 卷得到 80 分,一天後考了 B 卷得了 82 分。雖然有 2 分的差距,但這是可被接受的誤差值,顯示該測驗結果的一致性頗高。又例如乙生考了某寫作測驗,閱卷老師 A 給 60 分,閱卷老師 B 給 62 分,這個結果顯示評分標準相當一致,而測驗的信度自然就高。總之,實得分數與真實分數愈接近即表示誤差愈小,測驗的分數就愈能代表考生的能力,如此,測驗的可信度也就愈高。 貳、「效度」( validity ) 測驗效度即指測驗分數的正確性,簡單的說,就是指一測驗是否評量到它所要評量的...

「全民英檢」初級寫作能力測驗

原文刊載於 中華民國 92 年 1 月 3 日 《 中央日報.英語教與學 》   「全民英檢」五級的測驗當中,以初級(相當國中畢的英語文程度)的報考人數最多,佔 40 萬全部報考人數的一半。初級的通過率也高於其他級數,以其初試(含聽、讀、寫三項)而言,即有四成二的考生達通過標準(聽、讀兩項均達 80 分及寫作達 70 分)。但是,事實上考生在聽、讀部分表現不錯,近六成的考生其實在這兩項上已達通過標準。換言之,其中有近兩成考生是因為寫作成績未盡理想才未能通過初試,實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新( 92 )年度第一次初級測驗即將於明日( l 月 4 日)舉行,己有五萬多人報考。在測驗前夕,為協助報考者做好準備,特別藉這篇文章說明初級寫作的測驗方式,並就多數考生感到較困難的「單句寫作」部分的題型、評分標準等提出較詳細的說明。 壹、測驗方式 「全民英檢」初級之寫作能力指標訂為:「能寫簡單的句子及段落,如寫明信片、便條、賀卡及填表格等。對一般日常生活相關的事物,能以簡短的文字敘述或說明」。命題即根據上述能力指標設計,測驗時間共 40 分鐘,全部採直接寫作,以引導寫作( guided writing )方式為原則。各部分答題說明皆以中文書寫,試卷與答案卷分開,題目全部印在試卷上。該測驗共分兩部份(見下表):第一部分單句寫作(包含句子改寫、句子合併、重組三種題型)和第二部分段落寫作。 初級寫作測驗題型與題數分配 分項測驗 題型 題數 第一部分 單句寫作 A. 句子改寫 5 題( 1~5 題) B. 句子合併 5 題( 6~10 題) C. 重組 5 題( 11~15 題) 第二部分 段落寫作 看圖寫作 1 篇(約 50 字的段落) 貳、單句寫作題型說明 一、句子改寫:試卷上有一英文單句或簡短對話及一個未完成的句子,考生須依題目之提示將原句改寫成指定型式,並將整句謄寫於答案卷中。這個部分通常測試的重點包括改變時態、直接問句改間接問句、肯定句改否定句或問句等。下面的例題所測試的就是評量考生是否會將肯定句改寫為問句,並且會正確的使用過去式助動詞 did 。 例題: Mary went to the market. When___________...
Rethinking the use of CEFR in Taiwan: What’s next? Jessica Wu The CEFR has been ‘borrow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Taiwan since 2005, aiming to establish a common yardstick against which learners’ English proficiency can be measured. Having been mandated in Taiwan for a decade, the CEFR has had several positive impacts as well as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he local education context (Chang, 2012; Wu, 2012).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think the use of the CEFR in Taiwa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CEFR has been overtly used in testing and assessment in Taiwan, but its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ransparency and coherenc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empowering autonomous learning has been overlooked.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urrent asymmetric application of the CEFR in assessment should be improved to achieve better balance between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While reflecting on our current use of the CEFR, a review of practices in sim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