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全民英檢」高級測驗-閱讀能力測驗

原文刊載於中華民國91410中央日報.英語教與學

繼初級、中級及中高級之後,「全民英檢」將於今年六月推出相當於大學英語主修系所畢業程度的「高級」測驗。由於設定程度較高,其測驗方式已引起各界的關注。究竟要以何種方式才能測出較高階的英語能力呢?題目中是不是充滿了罕見晦澀的字彙或是冗長複雜的句子呢?為使各界對「全民英檢」高級測驗有進一步的了解,本文特別先就「閱讀能力測驗」的部份提出說明。因篇幅有限,其他各項測驗將於另文說明。

首先,在「全民英檢」五級的設計中,「高級閱讀能力」究竟為何呢?依據高級「閱讀」的分項能力指標,通過者「應能理解各類不同主題、體裁的文章,包括報章雜誌、文學作品、專業期刊、學術著作及文獻等。」更具體而言,通過者在閱讀題材的廣度、理解的深度、速度與閱讀量等方面均足以勝任學術或專業領域的需求,同時能視閱讀目的靈活運用適當的技巧與策略,有時須仔細深入的推敲某一段文字的含意,有時則須迅速掌握篇章的主旨大意,或由大量的文字中很快的找到所需的資訊。

依據上述的能力指標,高級閱讀能力測驗的命題特別著重兩項測驗目標。一為考生能否理解較長篇的文章;二為考生能否適當的運用閱讀技巧與策略,以達成不同層次的理解。因此該測驗分為兩部份,分別測試「精讀」(careful reading)與「略讀」(skimming & scanning)能力。兩部份題目印在不同的試題冊上,分別規定作答時間。茲將題型說明如下:

一、精讀:共20題,作答時間50分鐘,包含3~4篇文章,每篇長約500~900字,文章後有4~7個相關的問題。問題形式包含簡答題、填空題及選擇題。本部份給予考生較為充裕的時問,做較為精確深入的理解,閱讀速度要求為每分鐘80~100字。測試重點不僅包含文中明確表達的概念與細節,同時也測試考生能否掌握作者的言外之意、觀點及態度等。

二、略讀:共20題,作答時間20分鐘,包含數篇文章,每篇長約600~900字,因此考生須迅速瀏覽本部份的文章,以便在時限內完成作答,閱讀速度要求為每分鐘150~200字。本部份題型包含配合題、簡答題及選擇題,以下兩個樣例分別為測試「瀏覽大意」(skimming)與「搜尋特定資訊」(scanning)的技巧。

例一:閱讀內容為一篇約600~800字的文章,包含7~8個段落,考生須迅速瀏覽文章,並從試題冊上提供的標題(heading)中,找出最符合各段落大意者。

例二:閱讀內容為三篇主題相關的文章(例如三所大學的簡介),每篇約300字,考生須依據提示的問題(例:Which school claims that its strongest programs are in the sciences?),由三篇文章中搜尋答案。

「閱讀理解」的過程涉及各種層次的技巧與策略之交互作用。careful reading目的在於達成較為精確深入的理解,讀者通常採取逐字逐句的閱讀模式,且有時會反覆閱讀某些句子或段落以求徹底理解。而skimming的目的在迅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scanning則是為了快速查閱特定資訊,因此讀者常運用策略選擇相關的部份閱讀,而跳過不相關的部份,閱讀模式並非逐字逐句。

skimming而言,讀者可以先瀏覽標題、第一段、最後一段、或是每段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通常是第一個句子),由其中的關鍵詞(key words)迅速歸納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再者,各段落間的轉折詞(transition words,例如by contrasthowever等)亦為顯示文章脈絡的重要線索。此外,在瀏覽新聞性題材時,亦可依據wh-questionswho, what , when, where, why, and how)整合相關的線索。

而以scanning而言,讀者可就特定字詞或訊息為搜尋目標,進行跳躍式的閱讀,例如:針對某項具爭議性的新科技,假設我們已經讀過一些正面的報導,希望搜集一些有關負面效果的資訊,我們便可搜尋文中是否含有"skeptics""potential problems""limitations"這類的單字,並依此選擇閱讀的重點。

讀者或許會問:究竟要如何培養策略性閱讀的能力,以提高英語閱讀的速度呢?是不是需要接受特殊的「速讀」或「答題技巧」的訓練呢?其實我們在閱讀中文時,早已不自覺的在使用這類技巧了。試想我們每天看報紙時,是否先瀏覽標題找尋自己有興趣的報導或文章?我們又是如何從厚厚的電話簿中找到某家公司的電話號碼?因此筆者認為,學習者除了對各類英語閱讀技巧與策略有初步的概念之外,最重要的是透過大量廣泛的閱讀,熟練實際運用的能力,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便會成為不自覺的閱讀習慣了。事實上,大量、廣泛、自發性的閱讀是「全方位」增進英語能力與文化涵養的不二法門,以此與讀者共勉之。

若想要更進一步了解高級測驗的題型與內容,可參考「全民英檢」學習網站(http://www.gept.org.tw/)公佈的最新消息及試題樣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何謂測驗信度、效度? What is Tes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原文刊載於 中華民國 91 年 3 月 23 日 《 中央日報.英語教與學 》 國內近來掀起了一股英語能力檢測的熱潮,各種英語測驗紛紛出籠,如全民英檢、托福、愛普、多益、劍橋認證等。這些測驗各自標榜特色,有的強調測驗簡單易考、有的則是強調含聽、讀、說、寫四項測驗的全方位英語能力評量,讓大家真是眼花撩亂。而對有興趣要報考英語測驗的人來說,更是難以做選擇。其實選擇英語測驗就像選購商品一樣,除了功能、價格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品質了。賣毛衣的商家為了說明商品的品質良好,會說所賣的毛衣絕對是純羊毛做的,而多數人大概也知道如何判斷羊毛衣的真假。相對於賣毛衣的商家,辦理英語測驗的機構會以測驗具有「信度」與「效度」來說明測驗的品質,專業的測驗機構甚至會提出些數據加以補充說明。但是很多人卻連「信度」與「效度」這兩個名詞的意義是甚麼都弄不清楚,更別提判斷其所言的真假了。 事實上,「信度」與「效度」是測驗理論的術語,一般人較感陌生。作者從事「全民英檢」的研發工作,認為測驗單位應有責任提供測驗的使用者( stakeholders )有關「信度」與「效度」的資訊,協助大家了解,以便在選擇採用英語測驗時做出正確的判斷。 壹、「信度」( reliability ) 信度是指測驗分數可靠的程度,也就是這一測驗受信賴的程度。而一測驗為甚麼會受到信賴,關鍵在於結果的一致。同一位考生在能力沒有變化的前提下,在不同時間或不同的測試狀況下重複受測,其所得的分數應該是一致的,否則就產生測驗的誤差。一個測驗有誤差是難免的,但是當誤差過大時就影響了測驗的公平性了。測驗理論上有一個基本假定:實得分數等於真實分數加上誤差( X=T+E ),但是真實分數是一個未知數。例如甲生考了某英語閱讀測驗的 A 卷得到 80 分,一天後考了 B 卷得了 82 分。雖然有 2 分的差距,但這是可被接受的誤差值,顯示該測驗結果的一致性頗高。又例如乙生考了某寫作測驗,閱卷老師 A 給 60 分,閱卷老師 B 給 62 分,這個結果顯示評分標準相當一致,而測驗的信度自然就高。總之,實得分數與真實分數愈接近即表示誤差愈小,測驗的分數就愈能代表考生的能力,如此,測驗的可信度也就愈高。 貳、「效度」( validity ) 測驗效度即指測驗分數的正確性,簡單的說,就是指一測驗是否評量到它所要評量的...

「全民英檢」初級寫作能力測驗

原文刊載於 中華民國 92 年 1 月 3 日 《 中央日報.英語教與學 》   「全民英檢」五級的測驗當中,以初級(相當國中畢的英語文程度)的報考人數最多,佔 40 萬全部報考人數的一半。初級的通過率也高於其他級數,以其初試(含聽、讀、寫三項)而言,即有四成二的考生達通過標準(聽、讀兩項均達 80 分及寫作達 70 分)。但是,事實上考生在聽、讀部分表現不錯,近六成的考生其實在這兩項上已達通過標準。換言之,其中有近兩成考生是因為寫作成績未盡理想才未能通過初試,實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新( 92 )年度第一次初級測驗即將於明日( l 月 4 日)舉行,己有五萬多人報考。在測驗前夕,為協助報考者做好準備,特別藉這篇文章說明初級寫作的測驗方式,並就多數考生感到較困難的「單句寫作」部分的題型、評分標準等提出較詳細的說明。 壹、測驗方式 「全民英檢」初級之寫作能力指標訂為:「能寫簡單的句子及段落,如寫明信片、便條、賀卡及填表格等。對一般日常生活相關的事物,能以簡短的文字敘述或說明」。命題即根據上述能力指標設計,測驗時間共 40 分鐘,全部採直接寫作,以引導寫作( guided writing )方式為原則。各部分答題說明皆以中文書寫,試卷與答案卷分開,題目全部印在試卷上。該測驗共分兩部份(見下表):第一部分單句寫作(包含句子改寫、句子合併、重組三種題型)和第二部分段落寫作。 初級寫作測驗題型與題數分配 分項測驗 題型 題數 第一部分 單句寫作 A. 句子改寫 5 題( 1~5 題) B. 句子合併 5 題( 6~10 題) C. 重組 5 題( 11~15 題) 第二部分 段落寫作 看圖寫作 1 篇(約 50 字的段落) 貳、單句寫作題型說明 一、句子改寫:試卷上有一英文單句或簡短對話及一個未完成的句子,考生須依題目之提示將原句改寫成指定型式,並將整句謄寫於答案卷中。這個部分通常測試的重點包括改變時態、直接問句改間接問句、肯定句改否定句或問句等。下面的例題所測試的就是評量考生是否會將肯定句改寫為問句,並且會正確的使用過去式助動詞 did 。 例題: Mary went to the market. When___________...
Rethinking the use of CEFR in Taiwan: What’s next? Jessica Wu The CEFR has been ‘borrow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Taiwan since 2005, aiming to establish a common yardstick against which learners’ English proficiency can be measured. Having been mandated in Taiwan for a decade, the CEFR has had several positive impacts as well as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he local education context (Chang, 2012; Wu, 2012).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think the use of the CEFR in Taiwa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CEFR has been overtly used in testing and assessment in Taiwan, but its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ransparency and coherenc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empowering autonomous learning has been overlooked.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urrent asymmetric application of the CEFR in assessment should be improved to achieve better balance between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While reflecting on our current use of the CEFR, a review of practices in simila...